学者?学生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材冶学院李享成教授

发布者:李芳发布时间:2022-04-28浏览次数:2382

    近日,在刚刚公布的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的名单中,我校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李享成名列之中。作为学校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负责人,SCI期刊《J Adv Ceram》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近几年,李享成领导团队拿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承担国防科研“十四五计划”项目2项、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100多篇(引用超过1000次)、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20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

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李享成深刻领会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主动承担带领学生校外实习的任务。自工作以来,分别带领学生参加河南濮阳耐火材料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武钢耐火材料公司、鄂钢耐火材料公司、江门安磁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自立高温科技公司、江苏诺明高温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实习任务,每次任务都在暑期进行,时间15天左右。

    尽管是耐火材料的专业出身,但每次实习任务,李享成都一如既往的要求学生做到“两穿一戴”,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同时身体力行的向设备、向工艺、向工人求教。热工工序设备长100多米、高5米多、下面还有通道。李享成每次都带领学生,从头走到尾、逐一讲解每个工位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从地面爬到5米多高的顶部,讲解热风、风压、余热利用等工作机制;从室温区域到1700oC的高温区域,擦汗如雨地讲解不同温度的控制原理、对材料烧结的作用等等。学生从第一天到厂里实习产生的走过场、不以为然的态度,经过本人的身体力行,到第二天时已全部改变,大家纷纷弯下腰、亮开嗓、动起手,跟工人、工程师热烈讨论、求教。每次实习之后,学生都能深切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感受到知行合一。

    在“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中,通过自己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讲述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到老白姓的广场舞,从道不拾遗的社会治安、到从不担心的恐怖袭击,从社会的公平正义、到人民办事的便捷化,从全民医保、到医疗便捷等等,全方位的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在广大学生中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将日常的思想政治修养,体现在教学行动之上。

    目前,指导本科生共发表核心期刊文章5篇,领导的磁电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人均发表SCI重要文章2篇以上,20多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0多位研究生毕业后走上所在单位的领导岗位。团队成员陈平安副教授被评为湖北省青年人才,团队成员朱颖丽博士在SCI一区上发表论文10多篇,研究团队有三人被评为“楚天学子”,在育人育才上成效显著。

自制装备填补空白,勇挑国家战略重担

    谁拥有制空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安全的主动权。而制空权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航天材料,不仅要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特性,还需要在雷达、红外、激光等多频谱下的电磁性能。1999年,就读大三的李享成从广播得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美国研发出了第一代隐形战斗机。血气方刚的他和数千名师生走上街头抗议,在一夜未眠、声音嘶哑的抗议声浪中,李享成不知不觉将“科技强国强军”的信念深深地扎根在心里,“要研发全世界最先进的国防材料”成为他科研的方向和动力。研究生毕业时,李享成放弃外企高薪机会,选择了跨领域的电磁波方向攻读博士,以实现自己的强军梦想。2008年,李享成带着从博士到博士后阶段的电磁波研究积累,在以高温材料为特色的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科技大学,开启梦想,走上高温电磁材料的国防科研征程。

    研究高温材料在电磁场作用下的反应机理,需要1700摄氏度以上电磁场环境。国内没有相关设备,而国外设备昂贵且存在技术封锁和垄断。为了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李享成决定自行设计与制造。没有充足的经费,就自己购买零部件,自己组装。从设计图纸到加工,修改了上百次。历经一年,设备终于制造出来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炉体内磁场太弱。为了查找原因,李享成将堆成1米多高的设计和制造图纸重新检查,又将2000多匝的线圈和炉体重新拆开,一张图一张图地比对,一根线一根线地排查,最后发现是高温下发热体形成了电磁屏蔽,磁场进入不了炉体内。原因查明后,李享成又将几千匝线圈重新一匝一匝地绕制,并对炉体和发热元件进行优化和陶瓷材料替代,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700度以上的高温强电磁场环境。

    这个近2米高的银色圆柱形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授权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获得了高温电磁特征控制的一批批关键数据和模型,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在国防领域主持并完成了5项重要项目,研究成果在型号武器上连续多年进行了列装应用。

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材料在受热条件下会出现“热胀冷缩”,高温无机材料在几个热周期后会出现严重的裂纹,导致强度急剧降低而损坏。正因于此,高温无机材料抗热冲击能力差是军工金属熔炼行业面临的共性关键问题,严重影响着军工特种钢材的品质,是世界性难题。

    李享成数十次深入军工钢冶炼现场,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和劳保鞋,在17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金属冶炼装备旁边,观察滚烫的金属熔体对陶瓷材料的冲击与损毁过程。为了获到服役环境下材料结构及性能变化的第一手关键数据,李享成决定提取沸腾的熔融金属和陶瓷材料来做分析样品,样品提取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全身大汗淋漓,汗滴在衣服上都结成白色的盐晶体。

    正是有了现场的第一手关键试验数据,李享成经过三年上万次实验和不断总结分析,终于研发出阵列式非氧化物结合功能电磁新材料,成功攻克了高温无机材料抗热冲击差这一世界性难题,研究成果被国际期刊Ceram Int列为封面文章,在Chem Eng J(影响因子13.27)和ACS Appl Mater Inter(IF 9.23)等期刊上发表,被国内外顶尖同行专家纷纷引用和评价,取得显著的国际影响力。

    近5年来,李享成研究成果打破了国际上在高温目标特征控制方面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与垄断,在型号飞行器、型号舰艇等多个国防重器上列装,在高温工业领域二十多家大中型企业转化应用,实现产值10多亿元。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被授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技术创新人才奖,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计划(全省遴选10人),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李享成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教学科研领域第一线,始终坚持科研原始创新和国产装备自主可控,始终坚持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业领域共性技术需求,并以此作为人生最大价值和精神追求。

 

返回原图
/

?